社青讀經營

Home  輔導培訓  社青讀經營


社青讀經營

為何有個「社青讀經營」?




文:蔡子原


「為何有個社青讀經營?」在籌備這個讀經營之前,許多的大專牧者在與之前他們所牧養,如今已畢業的學生聊天過程中,都遇到一些共同的問題:學生在大學的團契生活有豐富的神學造就、多元開放的思維,來做信仰的反省;但畢業後,回到了教會,委身在教會團契,或成為服事者時,卻發現自己與教會所教導的信仰價值觀有所落差,抑或教會的環境無法讓想要對信仰有更深造就的學生得到餵養。還有,一些在大學期間才接受信仰的同學,在畢業後也難以進入教會的生活圈。這種種的因素,真會讓人覺得空虛、寂寞,覺得冷。大家的心聲,輔導們都聽到了。

於是,籌備就開始了。在討論營隊核心價值與方向時,例如是要辦靈修營、生活營,還是查經營呢?到底什麼樣形式的營隊能在短短的三天對大家最有幫助?最後討論的結果是學習「聖經神學研究班」的精神,來舉辦一個社青可以參加的「小神研班」。

許多曾經參加過神研班的社青,都曾經驗在營隊中,因研經而來的信仰反思對生命帶來改變的美好。因此,也很期待在出社會後,能有個營隊繼續幫助他們成長。而籌辦這營隊更大的期盼,特別是要給那些未曾接觸過神研班的教會社青,能有第一次參與「神研精神」的查經班。所以,這是一個神研班的延續,也是具有長青精神的營隊。

神研班的精神是什麼?長青精神又是什麼呢?

「神學就是信仰的省思。信仰若要生活化,就必須與社會實況關聯,真實的神學必然是不斷更新與實況關聯的神學。」 這是神研班創辦人陳南州牧師的一段話,也是神研精神最佳的詮釋。我們都相信上帝的話語啟示在聖經當中,但在過去的歷史裡,西方世界曾利用聖經字句片面的解釋,來合理化奴隸制度以及剝奪女性權利。所以,今日我們需要用新的眼光來感受聖經。我們身處於新世代,許多新的議題產生,如墮胎、代理孕母、複製人、同志、安樂死、順服掌權者……等等,面對這些議題時,我們時常急於從聖經找尋一個依據,讓自己處在安全感中,卻總是忽略置身在這些議題裡的當事人。

我們該如何看待並了解聖經呢?上帝的旨意又是什麼?神研班帶領查經的方式是用新的聖經詮釋學,透過讀者的社會實況或處境來詮釋聖經。台灣前輩神學家駱維仁牧師說:「經文之意義不存在於經文的作者,或經文背後的世界,或是經文本身,而是在於經文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上面。」 我們不可能從聖經有限的100萬字內,就以為自己能夠全盤了解上帝與真理。這樣的真理是廉價的,也把上帝變成可以被我們測透的「有限的上帝」。應該不是這樣的吧!我們相信,是在與上主的連結關係中,透過生命歷程的體驗,進而用新的眼光觀看經文,才能成為此世代所需要的新的詮釋。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1971年的「國是聲明」開始,就與社會當下的處境分不開了。而神研班的創立原因,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生透過信仰反省後,產生由下而上的草根性自發動力,來組織關心台灣本土的議題。這也就是神研班(以及社青讀經營)為什麼也有workshop的原因──就是要讓許多本土的議題可以在營會中被看見。

由下而上的草根性行動是營隊的主軸。明年(2015),我們即將要慶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50周年的慶典,然而年輕的一代流失卻是相當嚴重。在此需要問個問題:「長老教會是有寶藏的,是外面的人拿不走的,但這寶藏是什麼呢?」如果青年人不了解,自然很快地就會讓其他的教派吸引而去。而當我們在長老教會找不到自己,也就會像東施效顰一樣,學個四不像,沒有自己的特色,以至最後凋零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。這應該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事吧!身為長老教會的青年,在座的我們,都必需要去深深地思考,不然我們未來可能就難以見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慶祝200周年了。

所以,藉由營隊中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,彼此激盪分享對現今教會與社會的看法,並且整合我們的資源,然後一步一步去實踐信仰。從年輕的一輩,由下而上發起的行動,相信會是充滿成長與盼望的。大樹會老去,剛發芽的種子代表著信仰的傳承,也象徵新的生命力。期許大家能在營隊中有很好的收穫,透過研經與分享,在多元的意見中,彼此包容,彼此接納,進而彼此共融,使我們的生命成長,也讓我們能成為教會未來的希望。


關於蔡子原
* 2014第一屆全國社青讀經營籌委
* 台北中會三和教會
* 台北大專-輔大長青畢契